返回 三公九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有一言,诸君静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称赞。

    “你确定安陵通真的已经死了吗?”

    仲鹏汐的父亲连忙点了点头。

    “我确定,我亲自去他们家看过了,棺椁之中摆放的确实是安陵通的尸体,我还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摸了摸,已经凉透了。”

    那白衣中年男人,笑着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活动活动筋骨。

    “安陵通啊,安陵通,你终于死了,你一天不死,我便一天不踏实!”

    他喃喃自语道:“你只要一死,我便可以开展我的计划了。”

    一大早魏帝就来到了郊外的祭天台,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代国家祭天活动常在郊野举行,称为“郊祀”,自西周以来郊祀礼仪已成常态。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传承周代祭天礼仪时,在关中雍城置都时期将祭天礼仪推向高潮。秦人将周人曾经“祭上帝,祭祖先”的传统礼仪上升到“祭天地与五帝”的新高度,又首创“畤祭”(畤zhi,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汉高祖刘邦“承秦制”,继续沿用秦人雍城畤祭的礼仪、祀官和设施,在秦雍四畤基础上增设北畤,形成完整的雍五畤祭祀系统,且以郊祀雍畤作为王朝最高祭礼。

    在古人祭祀的神灵当中,天神系群神之首,所以往往把由国家最高首领带领群臣举行的祭祀天神,以及同时兼顾其他诸神的最为隆盛庄严的祭礼一并称作祭天。通过人与天的“交流”,君王获得“君权神授”和“天子”的合法性,国家和黎民则得到“与天滋润,强国富民”的祈福。

    所以魏帝对这件事情很是看重,甚至将祭天文稿提前熟读了很多遍。魏帝一脸庄严的走上祭天台。

    高台之上站着身穿白衫的国师。

    魏帝走到他的身边,对他点了点头,示意仪式已经可以开始了。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兴甘风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既安且宁,敬拜下土之灵……”

    那白衣国师站在魏帝的身旁,看着高台之下,密密麻麻的群臣百姓,嘴角勾起了一个若有若无的弧度。

    “……风调雨顺,并无灾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凡属世间有情之物,普使终成眷属;所有太平盛世之人,概令咸臻寿疆。恩洋上苍,庆高明之悠久;德溢人间,作盛世升平之瑞祥。谨择今日,瞻天仰圣;四海永靖,乐奔小康。伏望上天遣神,肃仙府之威仪,免人间之劫数,伏惟尚飨!”

    魏帝念完了祭天文书,将文书用一根红绳系好,投入了面前熊熊燃烧的火盆之中,这样的动作是在表达自己所念的祭天文书,已经通过某种力量传达给了上天,上天的天神听到了他的祭祀,一定会降福于魏国。

    在封建社会,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没有那么高,这一套神神鬼鬼的东西,是普通大众最能接受也最愿意相信的东西,所以古代的君王就用这一套来驾驭下面的人,效果十分出类拔萃。

    魏帝转过身来看着身后的白衣国师,微微皱眉。

    按理说在他念完祭天文书的时候,国师就应该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步的仪式了,但此时国师还是站在原地,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他,一动不动。

    魏帝心中已经有些隐隐的生气,现在高台之下,可是有着不计其数的官员百姓,他这是做什么?他这个国师不想当了吗?还是说不要命了吗?

    魏帝终于忍不住了,低声怒道:“你还在等什么?还不赶紧进行下一项仪式?”

    只见国师微微一笑,竟然拨开了魏帝,走到高台之前,居高临下的面对着祭天台下,密密麻麻的官员和百姓,朗声开口。

    “我有一言,请诸君静听!”

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有一言,诸君静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