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胡呐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沈念倒是先将这个知识从脑子的记忆中挖了出来。
胡呐喊,在宁州市的人们口中多少有些流传,但是这仅限于老人辈,新生代的年轻人一般都不知道。
在早几年前,胡呐喊还入选《江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宁州市的人们多多少少还是听到了一些声音。
沈念是宁州市的人,他们在宁大音乐学院上学,按照当地某局的安排,当地的著名艺术文化是重点讲解的课程,所以沈念等人,只要上过《民间音乐》这课,都会知道这胡呐喊是怎么一回事。
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课程知识,还有视频拓展,让大家都知道了这胡呐喊是怎么一回事。
沈念他们都知道,胡呐喊的发源地就是燕山县,想不到大家来这边度个假,就能听到原声版的胡呐喊,这种激扬高亢的声音,直穿大家的灵魂。
胡呐喊是一种民歌小调,以高亢激扬而闻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演唱歌词多为农民原创,用作劳动或者喊山的一种当地文化娱乐。胡呐喊要靠丹田支撑,用窄嗓将声音逼至头腔产生共鸣,使曲调高昂激越,翻山越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这声音确实太高了,这让一群音乐学院进行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过声乐的学生都愧形于色。
民歌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比较著名的云省山歌,侗族大歌,信天游,秦腔老腔,这种调式都很简单,歌词也很写意,虽然没有像是作曲家写的曲子那么严谨,却自成体系。
只是现代社会年轻人都进城了,乡村越来越落寞,关于这些文化的继承,也自然成了问题。
有文化部门想要寻找继承人,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去继承这种东西呢?又或者说这种东西不赚钱,大家根本没人去做。
现实大于意义,这就是人性值得考量的东西。
“老师放的那视频,我还觉得这是夸张呢,现在现场听来,更加让人震撼啊!”冯毅说道。
“唉!我这声音也能自称男高音?现在听来,惭愧啊惭愧!”陈启泉说道。
太阳已经下山,天色还亮着,但估摸着时间,黑下来就在这一个小时内。
歌声还在河谷里面回荡,一网下去,提上来好几斤的渔货,鸬鹚潜水下去抓到了大鱼,准备下咽却被困在脖颈上的线给卡住,渔民将鸬鹚拉回船上,将它口中的鱼取出放进捅中。
歌声终将远去,大家还是先着急吃完回镇上去。
五花肉在烤架上滋滋冒着热油,大家快速吃完,肉刚刚吃完,付了钱,然后打道回府。
来的时候,大家都是提着各种烧烤工具以及食物,结果回去的时候,大家都只有衣服了。
刚刚走到水泥路上,天色便暗了下来,好在这边的路上隔着不远便有路灯,蚊虫飞蛾在灯光下不断围绕。
乡下的夜来得早,空气也凉得早,这才刚刚黑下来,空气中就已然感觉不到热气,微风拂过,带起土地和河水的腥味。
四五里路说远不远,大家也没有想着去赶,于是一路唱着歌便往镇子上走去。
&n
155:胡呐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