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元相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六章 婚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话说李俶和李倓突然出现,拦在庞大的迎亲队伍前,不许迎亲队伍前行。

    众人对两位郡王的做法不以为忤,反而饶有兴致的看着元载。

    李俶笑道:“攸关天家威严,「下婿」这一节容易让新郎形象不佳,这事儿咱们可以翻过去不提。但你要娶走我妹妹,怎么着也得做首诗再走吧。”

    李倓跟着起哄:“我大哥说的对,公辅你必须昨首诗才能带走和政。”紧接着提醒道:“欸……不许傧相代做。”

    这就是大唐婚礼传统习俗里的「障车」。通俗一点说就是女方的亲戚拦着不让男方的迎亲队伍走,必须吟诗之后才准离开。当然啦,李俶和李倓也不敢太闹,毕竟一起来的还有大媒人汝阳郡王李琎。

    这只能算是小小的刁难。

    李琎倒是不以为意,乐呵呵的看着他们年轻一辈在那里胡闹。

    元载心往下沉,踌躇半天,终于想起一首诗,吟诵道:“碧玉为竿丁字成,鸳鸯绣带短长馨。强遮天上花颜色,不隔云中语笑声。”

    李俶和李倓惊喜的对视一眼,便让开了一条路放行。

    这首诗质量很高,竟让才富五车的郡王折服,乖乖的让路。

    元载感到意外之余,暗自庆幸小的时候喜欢猎奇的心态。这首诗自然不是元载所作,而是陆畅——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大才子。元载刚好记住了,终于派上了用场。

    迎亲队伍前往元家,这一路上有左龙武军在前开道,旌旗招展。婚车后还带着东宫各式回礼,并按照一定礼仪规范,有先有后的抬着前往元府。所有礼品差不多都是吉祥为主,不算太值钱的东西。

    等到元府正门前,正好是太阳快要下山时。元载首先下马,站在毡席上态度恭敬的等候。李清漪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的下车,双脚踩在毡席上。

    新郎新娘一前一后站在毡席上,安静的等待着。

    只听里面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迎亲”,两人才开始往里走。

    元载和李清漪各牵着牵巾的一角,将中间的大红花提起,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

    李清漪左手牵着牵巾,右手持团扇遮面同元载一道踩着毡席缓步而行。

    两人身前有两名侍女各自手拿一面大铜镜,一左一右的照着他们。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男童女童相随,负责提起李清漪长长的裙摆。还有四名侍女手持伞盖相随,气派非凡。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往青庐。

    他们刚走,李夫人就从车上下来踩着新婚夫妇刚才走过的毡席,一路保持距离进入正门。

    这原本是元载父母该做的事情,但元载的父母都不在了。李夫人是元载的岳母算是半个母亲,便被人从太原接了过来,充当元载的母亲。

    元载和李清漪刚进正门,毡席两侧女伶踏歌而舞。吟唱的是《国风middot;周南middot;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从正门距离青庐有些远,这一对新人直到天黑方才到青庐。双双站在巨大的喜字面前,面朝着喜字。

    这时亲友们全数坐到了青庐前面不远处的平地,毡席两侧,都面朝向毡席。

    如此**的婚礼,又是皇帝李隆基亲自授意操办的。唐室宗亲、亲族、长安城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悉数到场。

    这时,傧相杨哲和媒人李琎早就赶在他们前面到了青庐。杨哲在青庐前面的右侧,李琎

第二百六十六章 婚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