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败潼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国忠在蜀中早有安排,如今剑南道节度使留后名叫崔圆,乃是杨国忠的亲信大臣。玄宗入蜀,等待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因此杨国忠迫不及待的催促哥舒翰出兵讨逆,胜则平叛的功绩全在他,如果不小心失败,他也有退身步。
次日,朝廷下诏让哥舒翰出关据敌。
哥舒翰接到制书看过之后,大感意外,提起笔来写了一封表章:
臣翰言:禄山习用兵,今始为逆,不能无备,是阴计诱我。贼远来,利在速战。王师坚守,毋轻出关,计之上也。且四方兵未集,宜观事势,不必速。
写完,派心腹手下日夜兼程送到长安城,玄宗的御前。
玄宗览过,问左右:“众卿以为哥舒卿家之言,是否可行?”
左相韦见素正要开口,却听到杨国忠的一声冷咳,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杨国忠出列奏道:“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明朗,逆胡安禄山是强弩之末。除之,如秋风之扫落叶也。愿陛下乾纲独断,勿为小人的言语所左右。”
玄宗有些不放心,想询问一下元载的意见,看了一遍群臣没发现元载的身影。这时才想起来元载被他下诏,不许上朝参政。
杨国忠从玄宗目光中看出他在犹豫,奏道:“陛下,在此非常之时,更应该明快果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玄宗本来也被大好的形势冲昏了头脑,当即道:“传朕旨意,命哥舒翰立即从潼关出兵剿灭叛军,收复洛阳。”
群臣跪拜大呼:“陛下圣明。”
玄宗坐在孤独的龙椅上,面对山呼,心里第一次有了种不真实的感觉。
远在潼关的哥舒翰,接到这份制书的时候,泪流满面。
有高仙芝、封常清被杀之事在前,元载挨打之事在后,哥舒翰知道不从君命的后果。只得整军出潼关,与叛军决一死战。
当兵马调度完毕,帐内诸将都散去之后。哥舒翰独自在营帐抚摸着马槊,痛哭流涕,喃喃自语道:“大丈夫杀敌报国,终于有了今日,不亦悲哉。”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初七,大唐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哥舒翰领精兵数万出潼关,与叛军西线主帅崔乾佑决战于灵宝西原。
哥舒翰命王思礼率精兵五万为前锋,庞忠率十万兵殿后。自引三万精兵登黄河南面的的山头观战,同时亲自擂鼓助战。
崔乾佑却反而采取守势,南靠山,北倚黄河,据险而守。只派数千老兵在前打头阵,暗伏精兵在后。
一时间杀声漫天,鼓声如雷。踏踏的脚步声、哒哒的马蹄声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壮丽的死亡诗篇。最终叛军不敌,在第一阵交锋后主动的后撤。
哥舒翰见崔乾佑人老兵疲,大意的认为叛军不足为虑,于是催动三军向崔乾佑所部发起猛攻。
唐军旌旗招展,大队人马如下山猛虎向着叛军一股脑儿的扑了过去。第一阵交锋出于紧张和谨慎,队伍阵列整齐。这次再攻,唐军毫无章法,人人都把叛军的人头当成了进身之阶。
王思礼见状,派人劝哥舒翰道:“叛军实力绝对不是只有这一点,还是应该小心为上。既然获得了大胜
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败潼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