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1章 总统就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南京举行了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十七个省的代表,共49人(另有华侨代表2人)。首先,推定汤尔和、王宠惠为正副议长;旋即进行临时总统选举。在选举前宣布了预备会议决定的候选人名单:孙中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由议长按省分序列逐呼省名,依次投票,每省一票。开票结果。孙中山得十六票,黄兴一票,孙以超过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秦时竹的退出无形当中改善了东北和南方革命党尤其是和同盟会之间的关系,至少他们认为秦时竹不再是咄咄逼人地一个对手。很多同盟会人在反思,是不是以前对东北方面有误会,是不是真的错怪了秦时竹等人的革命举动,也许这个人是真心想尽快推翻清廷,早日实现共和。

    秦时竹毕竟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他不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他从中感受到的善意却比以前多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收获,起码稳定了革命阵营内部的形势,报纸上对东北方面的赞扬和歌颂是越来越多了。

    第二天。南北和议双方在国民会议的组织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同意由革命军所占领地各省与仍在清政府统治下的各省参加,每省各派代表三人组织之。关于地点问题,伍廷芳建议在上海召开。唐绍仪回答要请示后才能决定。

    孙中山当选和国民会议的事宜都呈报给了袁世凯。甚至革命军与袁世凯达成默契,只等他正式宣布赞助共和,就推举为临时总统。孙中山在当选后还特意给袁世凯发去电报:“暂时承乏,以待贤者”。后来又补发了一个准备“推贤让能”的电报,保证总统一席随时可以让给袁。孙中山先行就任的目的就是压迫袁提早表示赞同共和的态度,如果袁中途变卦,则革命军成立临时政府统一事权更成为了必要。

    虽然与袁的秘密交涉已经办好,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地事实在袁世凯看起来总是一件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情。更让他生气的是。唐绍仪没有取得他的指令,擅自同意国民会议代表产生的办法,这个方法在比例上北方明显就处以不利地地位(革命军控制的地盘多),不待开会就可得知结果。因此,他打电报声明这个协议没有取得他的同意,不能发生效力,同时谴责唐绍仪不该越权,唐只能通电辞职。

    北路军打下平泉后。承德守军于第二天得知了详细情景。王士珍和锡良之间相互埋怨。一个说早知道如此就不派援军了,另一个则埋怨怎么派遣了这么个草

第101章 总统就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