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北方战争(20)[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背信弃义,认为如***方面要价不高,可以引入***实力作为对中国的牵制。
《海参崴条约》签订以后,特别是有了英法的财政背书以后,源源不断的物资、武器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送到了鄂木斯克政权处。现在,西伯利亚铁路从伊尔库茨克到海参崴已经悉数为国防军所占领,从国内调集而来的铁路管理人才完全接管了对铁路的营运——原本英法还等着看中国人的笑话,暗示铁路当局不要与中国人合作。没想到国防军压根就没有要留下俄国人分毫的意思,一应管理,全部自为,而且实现军管。不到2个月,英法观察家惊讶地发现,原本效率低下、体系繁杂、决策拖沓的铁路运行一时间如同上足了发条一般凶猛,不但在单位时间内向鄂木斯克政权运送了超过平时2倍以上运量的物资,而且连带着连惯有的短斤缺两迹象都消失了。
同样是这条铁路,居然焕发出如此活力,不但英法没有料到,高尔察克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在心里感慨的同时,不啻于一种更沉痛的打击。他在旅顺口呆过,深知中国民众的吃苦耐劳品质,中国人唯一欠缺的就是自信和组织能力。现在,一盘散沙的局面已经结束了,从中国人昂扬的斗志甚至在战斗中的士气来看,都将是将来俄罗斯的劲敌。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获悉中国和鄂木斯克政权签署《海参崴条约》之后,布哈林怒不可遏,将最难听的词语送给远在鄂木斯克的高尔察克和***城的秦时竹。
这些话,留驻在彼得格勒的中国代表是听不见的,但作为最有力的还击,他们也感到了一种扬眉吐气。布哈林作为布尔什维克的代表,丝毫没有和谈的诚意,每次谈到关键问题就绕道,一再高调宣称中俄都是革命党,应该用革命精神来相互支持。而代表团诸人一说起列宁归还中国被沙皇窃取的领土时,布哈林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现在大局既定,则就不必看布哈林的嘴脸了。当然,布尔什维克虽然万般敌视中国代表,外面的革命群众也未尝没有冲击使领馆的“愤怒”,但是,正如秦时竹所指出的那样,只要我们在战场上表现得越强硬、越有攻击性,则我们在外交上就越安全。
nb
第045章 北方战争(20)[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