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7章 北方战争(4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平衡,而斯大林基本上在重大决策中都是支持了列宁,因此还带有***托洛茨基权力和地位的意味。更要紧的是,斯大林得到了布哈林的支持。

    布哈林原本并不支持斯大林,作为老资格的革命理论家,布哈林更愿意和托洛茨基打交道而不是和斯大林打交道。但布哈林是个较为纯粹的理论派,他原来对托洛茨基等人一再宣扬的不断革命理论极为赞同,在华沙城下碰壁之后,他开始幡然醒悟,意识到通过输出革命,通过发动一场席卷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不靠谱的,而斯大林则认为先要把俄国自己的事情首先搞好。两人有了共同立场和语言,只是,布哈林对斯大林的支持仅限于党内,而斯大林则用布哈林的支持去和托洛茨基争夺。

    因此,在消灭鄂木斯克政权上的分野也显著表明了两个派别存在的巨大矛盾。托洛茨基希望消灭鄂木斯克政权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起码也可以扭转华沙战役以后的红军士气。而斯大林因为没法掌握红军,对托洛茨基认为强化胜利的念头都是不赞同的,他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出于立场需要反对托洛茨基的方针,甚至,他还以列宁监护人的身份,抛出列宁不赞同与中国发生冲突的论调——当然,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斯大林,在内心深处,持有的态度原本可以和托洛茨基一致,之所以反对,只是为了***立场而已。因此,托洛茨基的进攻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坏处,赢了,可以满足他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朴素,输了,可以在党内对托洛茨基发起攻击,无论哪种结果,都不会让斯大林感觉一无所获。

    对鄂木斯克政权的进攻,其实中路军提前收到了情报——在这个时候,红军的电报和密码对国防军而言,简直就单纯地令人发笑。但是,蔡锷在做好准备的同时,并没有直接下令让部队顶上。

    经过这两年的接触,他逐渐明白了秦时竹的意见和态度,也知道了鄂木斯克政权后面代表的微妙。原本,秦时竹是希望鄂木斯克政权能够成为他制造俄国内部对立与攻防的政权,利用鄂木斯克政权,中国可以实现更多的目标。但是,高尔察克制止了这种可能,他一方面依靠英国方面,一方面拒绝对中国作出更多的让步,

第067章 北方战争(4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