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 苏俄关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当前局势的判断,托洛茨基内心深处无疑是极为矛盾的。内战胜利之后,为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列宁强撑着病体,在中央全会上提出了在“战时*”立场上后退、执行“新经济政策”的新方针,实际上就是要执行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制度。用*学说来解释,就是列宁暂时放弃了输出革命的理想,专心致志地开始要着手建设俄国了。这个方针不但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相背离,更与托洛茨基坚持的“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论”相悖,在最开始的时候,俄共内部的气氛很微妙。
列宁与托洛茨基的风格还是泾渭分明的。列宁在政治上是现实主义的,而在工作中却是理论派的,否则,类似于《布列斯特条约》、《鄂木斯克》条约这样的文件换了别人是不可能去签署的,托洛茨基在政治上是理想主义的,而在工作中却是实干派,列宁的思路没有托洛茨基的贯彻和推动是根本不可能落地的。也因此。列宁更多时候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而托洛茨基则掌控这全党的大局,两人意见一致的时候,俄共容易取得成绩,当两人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则俄共上下容易出现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苗头。虽然并不满意列宁的主张,但托洛茨基也清醒地看到,“战时*”已对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损失甚至是永久性的,这种特殊时期的极端做法根本不是向*过渡的途径。不加以调整是不行的。因此,他并没有激烈地反对列宁的主张,而是用另外一种更加温和、隐蔽的手段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他在策略上赞同列宁的意见,但在实施方法上却牢牢掌握着方向,使这场争论没有上升为两种路线、两个派别的分歧。
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列宁的体力、精力还勉强能够应付工作压力,在政治局内有列宁、斯大林、季维诺也夫3个政治局委员压阵,在中央委员会里则有布哈林这样的理论家支持,新经济政策最终是全盘通过了——托洛茨基本人也投了赞同票,尽管他保留了很多意见。事实上,列宁也不敢压迫托洛茨基太甚,不断解释“新经济政策”与“世界革命”毫无冲突,他是着眼于目前,而托洛茨基同志则意在长远,很好地维护了托洛茨基的威信,使得俄国(布)这个股份公司还能“团结一致往前看”。
【第086章 】 苏俄关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