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第458章 江南东路的官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嘉祐四年,在杨涵瑶的介绍下,江南东路开始大力种植棉花。等到了嘉祐六年,棉花已成了江南东路重要的经济作物。
除了棉花外,在去年的时候,杨涵瑶又送来了新的物种:花生。据说也是她那师尊从海外寻来的物种,可榨油,药用价值也非常高,是一种不错的经济作物。
“经济”这一词是王安石在常州与杨涵瑶交谈时听到的最多的词语。在王安石看来,所谓经济其实就是民生,提高经济等于改变民生。
王安石在这一方面,脑子很是灵活。一点也没有古代士大夫的迂腐,一提到钱就一脸不屑。
王安石为官起,就一直在地方上为官。不管是做县令,还是做知州,他总是喜欢在地方上到处转悠,与社会底层老百姓的接触非常多,是个标准的实干家。
因此老王同志对于钱财的重要性那可是比谁都清楚。特别是在常州与杨涵瑶接触后,看到常州商会一日日壮大,看到常州百姓生活的改变,以前一些模糊的地方终于变得清晰了起来。
想要改变民生,那首先得有钱。那钱从哪来呢?在常州时,杨涵瑶曾给他画过一副经济循环图,使得他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
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提高经济就是改变民生。怎么改变民生呢?首先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也就是要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老百姓手里有钱了,需求也会跟着多起来,那样,商市也会跟着繁茂起来。商人赚到钱了,自然要上税,赚得越多,税就交得越多,国库也就跟着丰盈了起来。
国朝有了钱,就可以修桥铺路,加强边防的建设。这等于又是将钱用到了老百姓身上。如此周而复始,钱还是那多钱,可当钱流通起来,流通到各个领域后,那么强国富民则不远矣。
钱财如水,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否则地话,只是死水一潭,时间久了,自然要生问题。
这是杨涵瑶的原话,王安石这几年在江南东路实践下来后,更是深以为然。如今江南东路的老百姓日子不知比以前好了多少倍。
就连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受
458.第458章 江南东路的官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