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难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空国而出粮草不济估计很快就会退兵——黄石反复琢磨着对方可能的行动心里一时想得出神嘴上就脱口说道:“本将计较已定我自领救火营坚守金州毛可喜守备带领本部保护孙大人去码头要塞。”
金州的码头处也修起了一个城堡而且这个堡垒有大海的掩护所以只有一面靠着6地而且这面也躲在金州堡的后面受到不错的掩护所以码头要塞实在是个很安全的地方。让孙承宗躲到码头去不但不容易遇到危险而且实在不行还可以利用船只撒退这样安排也就万无一失了。
但既然孙承宗坐在这里那这种军事部署本来就轮不到黄石来说了。一时走神的黄石说完以后现周围几个武将都用古怪的眼神望着自己赵慢熊也正在疯狂地抛过来眼色如梦初醒地黄石赶抉掉头向孙承宗谢罪:“孙大人末将失礼了请大人恕罪。”
孙承宗抚须大笑:“无罪无罪你继读说。”
黄石和孙承宗相处多时从来没有感到老孙头仗势压自己所以他也就渐渐地放开了现在既然听孙承宗这么说那黄石也就毫不客气地把军务全部部署了一遍。这一通忙下来就是大半个时辰让所有的人都清楚了自己的任务后黄石又和他们反复敲定了其中的细节。
“孙大人您还有什么要指教的么?”黄石安排全部工作地时候孙承宗始终没有打扰他等一切的一切都结束后黄石才象征性地问了一句。
“很好就这么办吧。“孙承宗不假思索地表示了同意。但紧跟着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本官不去港口要塞本官要留在这金州堡。”
如果换了其他人黄石一定会说上两句场面话。但而前的不是其他什么文臣而是孙承宗这个人是华夏典型地那种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士大夫讲究的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历史上孙承宗被崇祯猜忌后就告老还乡回到他的老家高阳后孙承宗把大半的祖产捐献出来修筑高阳的城墙。崇祯十一年近万辫子兵再次入关劫掠时十几万明军争先恐后地转进孙承宗高阳老家的守军也一哄而散。
当时有朋友苦劝孙承宗去坚固的保定避难还说孙承宗已经退休了不再有守土的义务了。可孙承宗却激愤于官军的胆怯和无能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激励自己的子孙领着他们奋起抵抗。高阳的保卫战中见不到大明官军的一兵一卒。城头只有孙承宗的子孙、亲友和邻居在他们身后擂鼓助威的是那个已经七十六岁高龄地老人……
黄石在他的前世也就是三百年后曾读到这段历史因此他知道对孙承宗说:“大人千金之体岂可留在险地”或是“敢请大人坐镇后方也好让末将等后顾无忧”等等恐怕是对老孙头的一种侮辱。
“如此就请孙大人坐镇金州堡北门敌楼守城之际末将敢请孙大人为全军擂鼓助威。”
黄石提出的要求很是有些失礼让其他几个武将都不安起来。但老孙头却大笑着说道:“好好正合本部堂心意。”
天启五年二月十九。
努尔哈赤的王旗就在金州北门三里外不过黄石没有丝毫的兴趣地去打上一炮。第一、他的六磅炮打不了那么远;第二、就算黄石有能打三里远的炮他自问也没有那个人品能轰到野猪皮。三里外人显得比蚂蚁都小能一炮轰中那真是九世善人……不九百世善人才能创造的奇迹。
吴穆和两个锦衣卫躲在远远的后面。太监是皇帝的家奴而孙承宗是皇帝的老师。所以自从孙承宗来了吴穆就再也不曾出现在黄石的眼前今天情况这么严峻可吴穆还是不敢走上前来履行他的监军职务。
努尔哈赤的援军对金州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一万六千名被困近一月的后金满汉两族士兵步履蹒跚地绕过金州堡走向努尔哈赤王旗的方向他们几乎吃光了所有的马匹和劫掠来的牲口。他们从旅顺本还抢到了不少布匹和农具现在这些物货和所有的车辆也都和南关一起付之一炬。
这些在南关坐吃山空的后金兵大多都蓬头垢面那些无甲辅兵和汉军士兵都衣衫褴缕他们见到来增援的后金兄弟部队后纷纷激动地嚎啕大哭。这些家伙们都知道万一到了孤注一掷突围的时候他
第三十八节 难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