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伏藏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4章 掘藏师的困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竭而亡。”

    作为一名医生,林轩看过大量这方面的病例,深知人的思维是有极限的,正如一台汽车发动机是有转速极限那样。超速运转,只会因过度发热而车毁人亡。很多精神病、抑郁症、妄想症患者正是如此,只懂得让思维尽情驰骋,如脱缰野马一般,却不懂得适可而止,最终自己杀死了自己。

    “答疑,解惑,是一名掘藏师与生俱来的使命,所以我不能停止思索。”多吉措姆摇头,并不认同林轩的观点。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林轩微笑着,用一句汉语中的古语作答。

    多吉措姆凝视林轩,忽然苦笑:“我知道,中国汉语古书中有很多深奥的道理,哪怕只懂几句,就能受用终身。可是,我又常想,自己连藏传佛教中的奥义都思索不清,还有什么余力与资格研习汉语文化呢?”

    林轩从来不想用大道理教育别人,但他见多吉措姆困于思维陷阱而无法自拔,忍不住提醒:“大师,中国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一个人不在于懂多少,更不在于什么时候觉悟,只要他能够觉悟,即使是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醒来,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智者。藏传佛教之中,为什么有的大师能够在修行的极限之日‘肉身虹化?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在生命结束的刹那间做到了真正的顿悟那是思想的深度顿悟,而不是语言上的表面顿悟……”

    藏传佛教高僧的“虹化”亦是“西藏十大未解之谜”之一,有据可查的例子至少过百,口口相传的例子则多不胜数。

    林轩所说的,是自己对“虹化”的理解,因为他的确费了很大力气探究过,“虹化”与“肉身成佛”、“坐化”、“遗蜕成仙”等等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修炼到极致后的自然进阶反应。

    多吉措姆双手抱着头,如一只把头沙地里去的鸵鸟一般,喉咙里不停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林轩长叹,本来佛教中的修行是让人变得聪慧并快乐的一种方法,像多吉措姆这样,因修行困顿而痛不欲生,其实已经违背了“修行”的真正目的。

    “呼”的一声,林轩面前的地上忽然起了一阵势头很急的旋风,卷起一大堆落叶,飞起五六米高,然后再纷纷扬扬地抛撒下来。

    同样的事,连续重复了三次,枯叶撒了两人满头满脸。

    “上师

第254章 掘藏师的困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