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伏藏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烂柯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不可能了。所以,到了这里,我甘心去死,死才是最好的结局。”

    林轩叹气:“你明明也知道,死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在很多哲人、史学家、生物学家的著作中,都谈到同样的问题,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死即生、生即死”。

    无知者畏惧死亡,以为死亡是最可怕的,殊不知,贪生而怕死,才是阻挡人类向更高生命形态进化的最大障碍。于是,那些真正的智者,无一例外地都能做到“向死而生”,穿越百年生命的最后藩篱,一飞冲天,自由而去。

    “这里,就是我最后的结局,其实我在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眼中获得的启迪,正是我今生的死亡之地。它要我到这里来,就是要我死在这里。这真的是好极了,真的是好极了,你能想象吗?我带着超过四百名盗墓高手在埃及大漠里不知疲倦地追寻了三四年,自以为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动了斯芬克斯,它才现身指点——”空沙的眼珠渐渐充血,变为两颗赤色珍珠。

    他的意思是,斯芬克斯给了他一个错误的指示,先去孟菲斯古城下的密室,从曲面宇宙中找到方向,抵达此地赴死。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出现过,即那个被后代的文学家传为“烂柯记”的史实事件。该事件共有两个近似的版本,分别在《列仙全传》和《述异记》***现过。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如此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列仙全传》则记:王质,晋时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见二位老者弈棋,便置斧旁观。老人与之食,似枣核,

第二百四十九章 烂柯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