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评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既然赤祸披猖由于“军政失治”,为何“农村破产,工商萧条”,用问辩口气,说是“夫岂得尽诿之于政府之措施”,而不直截了当的说?赤祸固然对于“农村破产,工商萧条”起“推波而助澜”的反作用,其实赤祸的本身还是“农村破产,工商萧条”的结果。这是一点。
所谓“夫岂尽得诿之于政府之措施”者,就是不“得尽诿之于政府之措施”;不“得尽诿之于政府之措施”,显然有“得诿之于政府之措施”者在,“颈与不“颈,论者虽未明言分量,但从“军政失治,实为之因”二语看来,则不“颈的分量,也就少得可以了;因此另一方面赤祸“推波而助澜”的分量,已可相应比较而得。这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但论者对于分量多的,用一“岂”字,下面缀一“?”
号,出以问辩的口气,对于分量少的,反来用一“实”字,下面缀一“!”号,表示肯定的口气。一转移间,轻重倒置。不过第一个“实”字虽用得巧妙,第二个“实”字却露了破绽。
这又是一点。
这不是论者无心的错误,是有心的“弄巧”而又无心的“成拙”。我非故意在夹缝里找漏洞,而实因为论者在夹缝里做文章。我真不懂论者既以“获聆此一针见血之快语”为国人幸,为什么偏偏轮到自己身上则反来使人不痛不痒。孟轲有云:“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其实岂止于“好”而已,一切“下”都比“上”为“甚”。
七,三十,晚一时。
原载《涛声》1933年8月5日第2卷第30期
夹缝评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