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元相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 战声擂动震四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sh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兵锋正盛,不可力敌也。潼关据有天险,易守难攻,如今还没有大将镇守。如果叛军攻克潼关,则长安危矣。不如我们放弃陕郡,进驻潼关。”

    高仙芝深以为然,一面遣使告知洛阳战况,一面领兵退守潼关。

    至此,洛阳再也没有防守的力量。

    守将毕思琛和河南尹达奚珣先后投降安禄山,以求自保。

    洛阳留守李憕对被迫困在洛阳的御史中丞卢奕道:“我等皆是国家之臣,当死战报国。”于是率领残兵与叛军交战。

    但是此时洛阳已经是风声鹤唳,唐军兵无战心。李憕和卢奕很快被擒住,解送至安禄山前。

    安禄山问道:“汝等可愿意降我?”

    李憕直言道:“我侍奉陛下,与尔同朝,岂能降贼。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须多言。”

    安禄山又问卢奕。卢奕不答,然而眼神已经说明一切。安禄山于是将他们斩首于东门,并且派人将二公及蒋清的首级送往河北,以此恫吓唐军其他官吏。

    二公事迹后来收录于《忠义传》,流传于世。唯一可惜的事情是,忠烈千秋的卢奕,却有一个奸相儿子叫卢杞。

    安禄山杀了二公后,遂任命张万顷担任河南尹,镇守洛阳。本来安禄山想劫掠洛阳,却被张万顷出言制止。

    张万顷道:“公欲取天下,以洛阳为都,则需要庇护一方生灵。从来没听说过,皇帝会劫掠自己的国都。”

    安禄山听了,于是放弃这个想法。

    得知封常清败军逃到陕郡,安禄山又派大将崔乾佑率军追击封常清。一路所向披靡,轻松的占领了没有唐军镇守的陕郡。随后举兵攻打潼关,与唐军展开拉锯战。

    信心倍增的崔乾佑,不顾地势的不利因素催动叛军猛攻潼关上的唐军,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连日来无法攻克,只得派使者向安禄山求救。

    此时的安禄山忙着登基称帝,没有心思西进。直接拒绝了崔乾佑的请求,命他原地驻守。

    严庄正好在场,劝道:“唐军累战累败,正是士气低落之时。主公倾全力猛攻潼关,必能夺占潼关。而潼关一旦有事,长安城就在眼前。”

    安禄山不同意:“我戎马半生,怎么会看不出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我出兵是为清君侧,名不正言不顺。必须早日登基,建号帝王继而进取天下,方是正道。”

    严庄见安禄山无心进取,遂不再劝。

    这也给了唐廷难得喘息,调整战略的机会。

    然而封常清的连战连败,高仙芝的退守潼关,洛阳的沦陷,河北没有义士的悲痛(当时颜真卿的献捷还没到长安)等消息接连传来,令玄宗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面对汹涌的贼情,玄宗开始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同时又害怕满朝大臣将导致叛乱的怨气归咎在他身上,便想着怂恿太子夺位。于是召来太子和宰相,到身边来问话。

    玄宗道:“朕在位快五十年了,早已经倦怠政事。去年秋天就想退位,由太子继位。朕可安享尊荣富贵,颐养天年。没想到水灾和旱灾相继到来,导致退位一事延宕至今。刚灾情好转,逆胡安禄山又犯上作乱。朕当亲征灭贼,由太子监国。待事情平定后,太子继位。”

第三百四十章 战声擂动震四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